講座

2021/5/8 第二場論壇 疫情時代的性別與人權

“受疫情影響的人往往是最無力承受那一群。” 方教授接著延伸這個命題:這樣的一群可能在疫情前就最弱勢的一群,在社會上處於資源最稀薄的所在;談性別與疫病,很重要的觀點是,他們原來在社會裡的位置,就是危險的。

2020年受到疫情影響是全人類社會的經驗,透過UN Women的報告可以清楚地看見這道軌跡。

聯合國的秘書長也表達對性別議題的憂慮,傷害難以估計,並且會影響到未來十年,甚至影響下一個世代。

歐盟委員會發起#SAFEHOME

2020年5月的足球賽,足球總會Fifa+WHO+歐盟委員會聯合發起活動,#SAFEHOME,呼籲支援深受家庭暴力風險的人,包括婦女和小孩。歷來性別研究就有足球寡婦的現象,異性戀婚姻,男性瘋球賽,太太就被冷落在一遍。打輸的隊伍的國家內的家暴受害人數就陡然升高。輸球的怒氣無處發洩,就發洩在家裡。Fifa拍攝了5支短片。If you are mistreated at home, don’t blame yourself.

身障面對家暴

家暴從來都不是一件小事,家暴受害者,如果還是身障人士,很難考慮中途避難,因為環境對身障者未必是友善的,甚至還要帶著孩子,逃離家暴。其實國內目前男性受暴的數字也提高。離開是有條件的,社會、背景、資源,乃至於所投靠的或是社會提供的中途,例如旅館,假設沒有身障友善設施,就很困難。

疫情下的女性

全球每三個女性就有一個女性經驗過肢體或性暴力,施暴人可能是親密伴侶或生活中的任何人。WHO在2021年3月9日公布,針對女性暴力,特別是親密伴侶的性暴力,是公衛問題(public health)不是只有兩人的事,而是對全人類都有影響的人權問題。與COVID-19比起來,病毒可能有Vaccine,但對女性的暴力卻無法阻卻。

 

在疫情期間,(1)work from home 女性的支援網絡可能緊繃;(2)失業率提高,許多家庭經濟受影響;(3)女性與親人的網絡未必暢通,可能不想親人承受壓力;(4)女性負擔顧親、教養的負擔;(5)女性若自己就是失業者,壓力更大;(6)施暴者可能封鎖受暴者的支援網絡;(7)施暴者可能對女性污名化。

 

女性在疫情期間,需要負擔更多無薪的工作。以日本來說,女性工作量是男性的1.8倍,澳洲美國也都是女性工作量大於男性。其實回答這個問題都有社會腳本,因此結果都還要調整;男性可能覺得不用做,因此做了就是多做,女性本來就要做,所以會低估自己的勞動。

 

66%女性/58%男性覺得在疫情期間mental health受到影響;NGO調查的施暴比例增減,疫情期間施暴對象是親人的增加了。

 

遠距工作及母職懲罰;女性高階主管在家工作都表示時間和自由都有增進,與家人相處時間增多。女性設計師初為人母,覺得在家工作能夠兼顧,而幼兒園、小學的母親卻人力左支右絀。